根据吴教办〔2025〕号和吴教人〔2025〕19号文件精神,进一步深化师德师风教育工作,学校认真组织师德警示教育,对照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,向全体教师强调网络言行、社会活动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禁止行为,组织践诺活动,坚决杜绝“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取酬”“顶风违纪有偿补课”“违规收受礼品礼金”等问题,切实让全体教师自觉维护光辉形象、恪守职业底线。
一、加强师德建设,营造风清气正育人环境。
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,坚持从思想引领和制度保障两方面入手,一方面通过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题培训、优秀教师事迹宣讲等活动,宣传先进典型,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,持续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;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价机制,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、评优评先、职称晋升、岗位聘用的首要标准,确保师德建设要求落到实处、取得实效。
学校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进一步落实学校教育管理、监督考核、治理查处等责任,系统推进师德师风专项巡查和整治工作,明确巡查重点、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,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、有步骤推进。此外,学校通过设立师德师风意见箱、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等方式,畅通师生、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渠道,确保问题早发现、早处理,切实筑牢师德师风建设的防线,扎实有力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常态化开展,也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二、筑牢师德底线,多措并举夯实师德根基。
规范入职查询,严格按要求做好入职查询和常规查询,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和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,严查师德违规突出问题,严格制度规定,强化日常教育督导。对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、师德师风情况进行全面核查,重点筛查是否存在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的记录,坚决杜绝不符合师德要求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。
重视师德师风正能量传递,通过对师德优秀典型的宣传和弘扬,坚持学校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。通过开展师德常态化学习教育活动,让师德教育成为教师校本培训中的一个重要方面。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平台,进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,进一步深化认识,提升教师法律意识和依法从教意识,引导教师将师德规范内化为职业自觉,提升应对复杂教育情境时的道德判断与实践能力。
认真组织师德警示教育活动,规范教师行为,同时组织践诺活动,全体教师签订了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并自查自纠,重点排查和治理教师队伍中的师德失范行为,引导教师自觉拒绝有偿补课等行为,切实筑牢思想防线、规范师德行为。为强化监督,健全师德工作常态机制,学校门口设立举报信箱,公开举报电话,自觉公开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。强化警示教育,坚持师德违规“零容忍”,依托学校开展的师德师风专项巡查和整治工作,结合教学常规检查,将师德师风表现纳入课堂教学评价维度,通过随机听课、学生满意度调查、家长反馈收集等方式,多渠道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德行为表现,形成“以查促改、以警促廉”的良好氛围。
三、落实学校责任,巡查整治提升工作成效。
认真贯彻落实师德师风教育巡查工作要求,依法履行学校责任担当,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纠正违纪违规问题。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巡查与整治活动,明确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处理办法,加大对师德失范行为的整治力度。开展经常性提醒活动,告诫全体教师不得参与有偿补课等违背师德的活动,自觉维护教师群体的良好社会形象。
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巡查工作,学校制定科学的巡查方案,建立了师德师风问题“发现—整改—反馈—复查”的闭环管理机制,邀请师德师风监督员参与巡查,在暑假期间走访了学校周边区域,以泰丰花园小区、江南浜小区等居民区为重点巡查区域,以集中督查和随机督查相结合的方式,询问小区人员和门卫,无在职教师进行有偿补课等行为。
夯实学校责任管理,落实师德师风建设,在师德师风管理工作中,学校将师德师风巡查与教学常规检查深度融合,有效促进教师职业素养与师德水平的协同发展,也使巡查整治工作成为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持续优化的内在动力,进一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。学校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巡查工作总结会,梳理典型案例、分析问题根源、优化巡查流程,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制度性规范,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从“被动约束”向“主动追求”转变,稳步推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、长效化管理模式。
![]()
![]()
![]()